lifelike.hk - 栩栩如生 LIFELIKE

Example domain paragraphs

栩栩如生—— 當動物園成為比喻 鄺展維 對自然的模仿、抽象、以至移情,是音樂的一個永恆題材。由《高山流水》到《鹿之遠音》,從《四季》到《田園》,古今中外的音樂創作,都從非要將自然之聲忠實呈現。自然作為靈感,經過音樂家的想像與轉化,在音樂裡留下的,是象徵或比喻性質的存在——樂聲象徵各自然之物,自然亦用以比喻樂章無窮變化之所以然。 在音樂裡呈現自然,在自然裡呈現音樂,《栩栩如生》從「師法自然」的意念出發,是以香港動植物公園為創作對象,將音樂譜入園內的一系列場域特定音樂作品。《栩栩如生》以自然為題材,以自然為師,唯此自然非一般自然,而是在「園」中這個以特殊狀態存在的自然。花園、公園、動物園,都展示著一種由人工安排與擺佈的自然,當中各種動態與靜態的生命,從原生環境被抽離,在圈出的地域裡以被管理的方式生存著。這種存在方式,是自然扭曲的狀態,是人對自然的馴服,卻也是人企圖理解和保存自然的手段。 《栩栩如生》以樂聲仿擬及回應園中萬籟,然而作品從這自然所取之材,不止於聲音,而更是「園」此制度化空間所建構出的秩序。當《栩栩如生》將音樂演出從音樂廳的設定中抽離並移殖到公園中,「園」的空間建構如何模造園中眾生的關係與制度,成為了作

LIFELIKE - When Zoo Becomes a Metaphor Charles Kwong To imitate nature, to abstract from nature, and to empathise nature, are an eternal subject in music. From High Mountains and Flowing Water to The Distant Call of the Deers and from The Four Seasons to Pastoral , none of the musical creations at all times and from all backgrounds intended to faithfully present the sounds of nature. Instead, taking nature as inspiration, musicians exercise their imagination to transform it, reducing it into a symbolic or m

即興項目《尋聲》 《尋聲》是特別為香港動植物公園內舉行的戶外演出而設計的非傳統舞台空間。能夠發展出如此貼近自然法則與著重地形考量的設計方案,源於一次實地視察,及與作曲家鄺展維數次富啟發性的交談。正是鄺氏催生了此次跨界別創作,並為此次演出譜寫樂曲。 舞台設計的最後定案為場域特定開放式籠子。這個籠子由三個高度、長度及闊度不一的大型組件拼合成非對稱類脊椎的結構,整個籠子舞台建於兩幅相鄰的草地上。而由實體組件所構成的間質空間,實際上就是提供沉浸式體驗的建築空間。 這個籠子沒有出入口,也沒有裡外之分。褪去這些界線就可以讓投入感以不同的形式不斷衍生。香港創樂團的樂師及其他特約樂手會散落在舞台的四周製造聲音,而參觀者可自由探索舞台空間及自行發現這些聲音。 設計構造完全使用竹枝作建材,並由香港棚架公司搭建,以推廣這種獨特卻即近失傳的可持續設計技術。這亦是竹搭戲棚的現代版,以回應這種在東南亞地區盛行的傳統。 建築設計:即興項目 首席建築師:蘇約翰、孟麗泰 建築團計:Alexandre Marquês, Madalena Saldanha 監工:李重雨 註冊結構工程師:基士敦工程有限公司